背景介紹:無鉛焊料的發展與高溫可靠性需求
電子制造業自2000年代以來經歷了從含鉛焊料向無鉛焊料的重大轉變。傳統的錫鉛焊料(Sn-37Pb)具有良好的潤濕性和可靠性,尤其在高溫下性能穩定,但由于鉛的毒性和環保法規(如RoHS指令)的限制,被迫逐步淘汰。無鉛焊料以錫基合金(常見為Sn-Ag-Cu三元合金,簡稱SAC)取代錫鉛焊料,最常用的如SAC305(Sn-3.0Ag-0.5Cu)或SAC405等。然而,隨著汽車電子、功率模塊等應用對焊點在高溫嚴苛環境下可靠性的要求不斷提高,傳統SAC無鉛焊料在這些條件下表現出局限。例如,在發動機艙內工作的汽車電子控制單元、車燈組件或功率器件模塊,其運行溫度可能長時間高達125~150°C,溫度循環范圍可達-40°C至150°C,同時還伴隨劇烈的振動和熱沖擊。這些嚴苛環境會導致電子器件焊點因熱脹冷縮不匹配而產生疲勞。典型情形是陶瓷元件(如電阻、電容)的熱膨脹系數(CTE)遠低于印制板基材(環氧樹脂玻纖板),在反復熱循環中,電路板比陶瓷元件膨脹/收縮更多,結果在焊接接點產生剪切應力和應變,循環多次后焊點逐漸疲勞開裂,強度明顯下降甚至失效。事實證明,傳統SAC焊料在超過120°C的持續高溫下可靠性有限,而過去性能優異的錫鉛焊料又因含鉛無法使用。因此,業界迫切需要一種能夠在150°C左右高溫環境長期服役、同時兼容現有無鉛工藝的高可靠性焊料。
為滿足這一需求,歐洲汽車電子行業的多個單位聯合開發出一種多元合金方案,即Innolot(又稱InnoRel-Innolot®)高可靠無鉛焊料。它基于SAC焊料成分并添加多種微合金元素,以在嚴苛環境下提供更優秀的焊點強度和疲勞壽命。經市場驗證,Innolot合金焊料被公認為一種具有高熱循環壽命、抗熱老化和抗振性能的焊料,非常適合汽車電子裝配等應用,可滿足高溫應用要求,同時仍可使用標準無鉛工藝溫度進行焊接。簡單來說,Innolot 的出現,為“無鉛”和“高可靠”這兩個看似矛盾的目標提供了一種平衡的解決方案。
Innolot 焊料的成分組成與熔點
Innolot 是在傳統錫銀銅(Sn-Ag-Cu)三元無鉛焊料基礎上通過添加微量元素改進而成的六元合金。其典型成分可表示為:Sn-(3.8%)Ag-(0.7%)Cu-(1.5%)Sb-(3.0%)Bi-(0.15%)Ni。換句話說,Innolot 是以約90%的錫為基,含銀約3.8%、銅0.7%,并額外添加了銻(Sb)、鉍(Bi)和鎳(Ni)三種微量合金元素,各自含量分別約1.5%、3.0%、0.15%。這些添加元素的引入是經過精心設計平衡的:足夠提高合金性能但又不致使熔點過高或工藝性能變差。相比普通SAC合金,Innolot 熔點變化不大——其熔化范圍約在206°C至218°C之間,因Bi的加入降低了共晶點,略低于SAC合金,這意味著它仍可在常規無鉛回flow溫度下熔化使用。Innolot 合金的工作溫度則可達到約150°C甚至更高,而焊點在此溫度下仍能保持可靠性。這一特性使得 Innolot 特別適用于那些要求在高環境溫度下長期工作的電子產品,例如汽車發動機艙內的電子模塊或高功率密度的功率電子模塊等。
需要指出,各合金元素在 Innolot 中扮演不同角色。例如,少量鉍(Bi)有助于降低熔點和改善潤濕流動性,使焊料更容易鋪展到焊盤;銻(Sb)能夠提升焊點的強度和光亮度;鎳(Ni)雖然添加量極低,卻能有效細化合金的微觀組織,抑制銅錫金屬間化合物的過度長大,并改善合金的流動性能。正是這些元素協同作用,使 Innolot 在保持可焊性的同時,大幅提升了焊點在高溫下的力學性能和可靠性。
性能比較:Innolot 與傳統SAC焊料的差異
熱循環疲勞壽命方面,Innolot 焊料對比傳統SAC表現出顯著優勢。測試顯示,在-40°C~+125°C的反復溫度循環下,使用Innolot的焊點剪切強度衰減遠小于使用普通SAC焊料的焊點。具體數據例如:經過1000次嚴苛冷熱循環后,Innolot焊點仍能保持初始剪切強度的80%以上,而傳統SAC焊料焊點只剩約50%;繼續循環到2000次時,Innolot焊點依然保有約70%的強度,而SAC305/SAC405等合金的焊點平均僅剩下約25%的初始強度,這意味著Innolot在熱疲勞壽命上比常規無鉛焊料提高了數倍。下圖的實驗結果形象地對比了多種焊料在溫度循環后的強度退化情況:可以看到,Innolot(黑色曲線)在循環2000次后強度保留率最高,明顯優于SAC305/405以及傳統SnPb焊料等。

不同焊料在-40°C~125°C熱循環下剪切強度保持率對比。從曲線可見,Innolot焊料經過循環后強度下降最少,表現出最佳的抗疲勞性能。
在蠕變抗力方面,Innolot合金同樣表現卓越。蠕變是指材料在持續應力和高溫下隨時間產生緩慢變形的現象。在125~150°C的高溫下,Innolot添加的Sb、Bi、Ni有效地提高了焊點抵抗蠕變變形的能力。研究表明,與SAC387或SnPb37相比,Innolot合金的蠕變破斷時間和蠕變強度都有顯著提升,能夠在150°C高溫下保持類似SnPb在85°C時的可靠壽命。這使得Innolot焊點在面對陶瓷與環氧板材的CTE失配引起的長期應力時,具有更強的抵抗形變和開裂能力。簡單來說,Innolot “更耐撐”——無論是緩慢蠕變變形還是快速熱循環疲勞,其焊點都比傳統SAC更加穩定可靠。
除了以上兩點,Innolot 合金的抗剪切強度和抗振動性能也有所提升。雖然加入元素略微增加了合金的硬度和強度,使其焊點在靜態拉伸/剪切測試中強度略高于SAC305,但需要權衡的是材料的延展性略有降低。部分研究指出,Innolot在某些情況下表現出比SAC略高的脆性傾向,例如高應變速率下更易出現脆性斷裂模式。不過,總的來看,在電子封裝實際使用的循環載荷下,Innolot的綜合可靠性依然顯著優于傳統SAC焊料。這也是為什么Innolot被認為是解決SAC在熱循環、蠕變和機械疲勞等方面問題的創新合金。
應用領域
憑借上述性能優勢,Innolot 焊料非常適合用于高溫、高應力、高可靠性要求的電子產品。汽車電子領域也是Innolot最初開發的主要驅動應用之一。在汽車的引擎控制單元(ECU)、變速箱控制模塊、ABS防抱死制動系統、電動轉向系統以及車載雷達/攝像頭等高級駕駛輔助系統(ADAS)硬件中,電子元件經常處于發動機艙等高溫環境,并經歷頻繁的冷熱啟動循環和劇烈振動。Innolot 焊料在-40~150°C反復循環中表現出的高疲勞壽命和抗蠕變性能,使其能夠顯著提升車規電子產品的焊點可靠性。據報道,不少汽車電子制造商已經在評估或采用Innolot焊料,例如用于車燈組件、車載電氣控制系統等產品。其中一些內部測試要求焊點在150°C環境下工作2000小時、甚至3000小時以上,Innolot均展現了明顯優于傳統焊料的可靠性結果。
另一大應用領域是功率電子和功率模塊。這類產品包括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中的功率逆變器、DC-DC轉換器、IGBT功率模塊,以及工業領域的功率電子組件等。功率模塊通常采用陶瓷基板或DBC(直接鍵合銅)基板來承載芯片,工作時芯片結溫可達150°C甚至更高,并有大量的功率循環和熱應力。傳統的高溫焊接往往依賴高鉛釬料(如含90%Pb的合金)來承受高溫,但隨著環保要求,急需可靠的無鉛替代。Innolot 焊料正是在這方面提供了潛力方案。實際應用中,Innolot已被嘗試用于陶瓷電路和DBC基板的焊接,初步結果表明其在功率模塊、馬達控制器、半導體封裝等高溫場合能提高焊點可靠性。例如,在某些新能源車輛的功率電子模塊上,引入Innolot方案后,器件經受嚴苛熱循環測試表現出比原SAC焊料更長的壽命和更低的失效率。盡管對于一些極端高溫(超過165°C)的場合,Innolot本身可能還不能完全替代高熔點焊料,但它已經在125~165°C高溫應用區間展現出明顯優勢,并正越來越多地被相關制造企業所關注和采用。
隨著焊料技術的不斷進步,測試手段也在持續演進。現代可焊性測試儀不再只是簡單地測量潤濕與否,而是能夠在嚴格控制下再現真實工藝環境,從而獲得具有代表性的可焊性數據。以我們的產品 LBT210 可焊性測試系統為例,它能夠在室溫至 400°C 的寬溫度區間內進行高精度控制,并將溫度穩定性保持在 ±1°C 以內,確保焊料在特定工藝窗口內的真實表現。設備還配備精密的驅動機構,可以對浸入速度、浸入深度以及退出速度進行可編程設定,范圍覆蓋 0.01~30 mm/s,并且重復精度優于 ±0.01 mm。通過這樣的高度可控性,用戶不僅能夠精確測量 潤濕力曲線、潤濕時間、潤濕角變化趨勢等關鍵參數,還可以在不同焊料體系之間進行橫向對比。
對于新型的Innolot 高可靠無鉛焊料,LBT210 已經過大量驗證,能夠在 206~218°C 的熔點區間內,提供兼容其特性的可焊性評估方案。這意味著當企業嘗試將 Innolot 應用于汽車電子、功率模塊等高溫環境時,可以借助 LBT210 在研發階段快速驗證其工藝適配性與長期可靠性。換句話說,焊料材料與測試技術正在同步進化,從材料端的性能優化到測試端的精準驗證,共同為高溫、高可靠性的電子制造提供雙重保障。